公司印章好比公司的身份证,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行使职权的重要凭证和工具。有的企业为了经营便利,可能刻制了多枚印章;有的企业则管理混乱,可能存在私刻印章的情况。那么拥有多枚印章或私刻印章的风险是什么、公司又该如何防范呢?
印章管理风险案例
在青海创新矿业开发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青海创新”)等与洪某民间借贷及担保合同纠纷一案中(案号:(2015)民申字第2537号),青海创新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义对外签署《担保保证书》并加盖公司印章,为第三人进行担保。后债权人起诉,要求青海创新承担保证责任。青海创新主张法定代表人签字及印章均系伪造,《担保保证书》对其并无约束力。在庭审中,青海创新未提供证据证明法定代表人签字是否属于伪造。同时,经鉴定,《担保保证书》中加盖的印章的确与其在公安局备案的印章不符,然而青海创新也承认其在实际经营中使用过的印章不止一枚。本案经一审、二审、再审后,最高人民法院认为,虽然《担保保证书》加盖的印章与青海创新的备案印章不一致,但因青海创新在实际经营中使用过多枚印章,导致债权人难以有效识别《担保保证书》上加盖的印章是否为青海创新曾使用过、正在使用或在公安局备案登记的印章,最终,最高人民法院认为青海创新应承担保证责任。
从上述案例可见:
第一,公司印章最好应具有唯一性,否则风险巨大。首先,如果公司印章不具有唯一性,则将导致其交易相对人难以识别加盖的印章是否为有效印章。其次,如果产生纠纷,则在公司存在多枚印章的前提下,公司不得主张“印章系伪造”等以否认其对外签订过的合同效力。
第二,公司不能对同一印章的效力在不同场合或不同交易中做不同的选择,也就意味着,如果公司存在多枚印章,一旦公司就其中一枚印章的效力存在过一次认可,则该印章在其他交易中就应具备相应法律效力,而不论该印章是否为私刻印章,甚至伪造印章。
印章管理不严如何借助其他手段改善?
公司除了建立自身的印章管理制度,明确印章的管理职责、使用流程以及相应责任,还必须借助信息化的管理工具,使印章管理有规可依、有章可循,才能实现健康、长远发展。
董助智能印章采用“移动终端+智能设备+云管理平台”三端合一的模式,用章全过程生成印章使用轨迹,实时监控印章状态统计印章使用情况;实现盖章过程中人章分离,自动盖章,无人为干扰;通过一盖一码技术,保证人、事、章三方关联,一定是申请的人,用申请的章,盖申请的内容。
通过远程控制技术,在盖章过程中由管理人员在远程审批确认后,智能印章才能盖章;远程实时管控,所见即所盖,盖的内容就是管理人员看到的,事前、事中、事后把申请、审批以及用印全流程记录下来,方便事后查询溯源。
董助
智能印章管理系统兼容各类印章,不仅是公司公章,包括财务章、合同章、法人章乃至部门职能的印章都可以妥善进行管控使用,真正让企业告别“用章难、管章难、验章难”,全面守护企业用印安全。